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服务 > 政策法规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小城子镇:“党建+”引领幸福民生
时间:2017-12-20    来源:内蒙古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作者:wuzd

   刚刚搬进新居的贫困户吕显忠,家里干净整洁、暖意融融。从原来没房没产业,到现在住进新房还有了大棚,他格外珍惜,每天长在大棚里。“镇里指派了技术员,经常上门查看,教我们技术。再过40天就可以摘黄瓜啦!”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像他一样,来自不同村组的34户贫困户都住上了新房、有了产业。宁城县小城子镇“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托管模式,解决了移民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小城子镇党委按照“组织依托产业建、党员围绕产业聚、服务紧跟产业走”的思路,围绕林果产业、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乡村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带,完善了“村党总支+合作组织党支部+产业链党小组+党员能人”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了抓党建与兴产业的互促共进。

  2017年,镇里为了解决贫困户无房无产业的问题,经过统筹规划,在宁南村选址建设了贫困户移民小区,除免费分配住房外,还配套蔬菜大棚产业。由宁南村党支部集中托管全镇37户120人移民小区和占地350亩的温室大棚小区。村党支部负责管理,合作社负责土地和技术,贫困户只需要进棚干活。对于没有经营能力的,合作社负责将棚转包出去,贫困户获得租赁收益。同时,合作社返利贫困户每斤5分钱的代销费用,相当于每天多收入30元。仅此一项,每年每户贫困户能多收入6000多元。今年,小城子镇党委、政府共建设2处移民小区,除宁南村外,革命老区村长皋村移民小区也已搬迁入住,并且为移民贫困户配套建设了林果产业。

  “以前村部是老旧青砖房,新村部建成后,村干部集中办公,每天有人值班。群众涉及五保申请、社会保险、大病救助等事项都能办理。”三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国说。该村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大厅、文化活动室等设施齐全、制度规范。战斗堡垒得到巩固后,凝聚了人心,党员的作用也逐步发挥出来。村里先后建立了林果、蔬菜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党员示范区。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都在家里搞养殖产业。

  “我们每年除实地解决果农难题外,还开展10多次培训,讲课紧密结合实际,让果农上台提问题,现场答疑解难。”小城子镇百兴氏林果合作社白银江说。自组建党支部以来,该合作社组织党员常年无偿为果农提供生产、销售、资金等服务。与此同时,合作社25名党员以“一对多”的形式帮带96户贫困户发展果树,每年增收都在30%以上。目前合作社年产果品900万公斤,受益果农、贫困户2000余户,社员人均增收3200元。

  为了让党组织活起来、党员能人动起来,今年,镇党委沿306国道打造了10公里“党建长廊”,覆盖4个村党总支、3个村党支部和391名党员。同时,在6个革命老区村推行了“党支部+党小组+贫困户”模式,选派68名能人党员对接80户贫困户,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资金帮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目前,小城子镇建立各类专业党支部12个、党小组76个,党员能人50多名,规模性经济合作组织达8家,打造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社2家。党员以实际行动树先锋,为农村群众增收致富起到了促进和带动作用。至2017年,全镇果树经济林面积达3.8万亩,居全区乡镇首位;设施蔬菜达1万亩,牲畜存栏达6.4万(头)只。(记者王咏梅 通讯员孝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