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作用持续提升。随着我国创新要素的不断累积和活力释放,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升。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超过2%,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稳步提高,高铁、航天、深潜、超级计算机等一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基因检测、医疗器械、机器人、卫星导航等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增长10.4%,增速比工业高4.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1.6%。
三、“转”的进程没有停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发展动能。这一轮创业创新活动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技术、人才和资金等高端生产要素的聚集,催生一大批需求导向和大众参与的创新型企业。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已成为全球前十大互联网公司。传统企业“触网”,深化线上线下(O2O)融合,众筹、众包、众扶、众创等双创支撑平台加快发展。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大众创业活力,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315.9万家,同比增长19.3%,其中三季度平均每天新增1.2万家。
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广泛惠及民生。加快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既稳增长,又惠民生,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前三季度棚户区改造开工524万套,已完成全年目标的90%,城镇中低收入人群 “住有所居”的状况进一步改善。中西部铁路投资建设力度加大,截至9月末,全国铁路完成投资4919亿元,中西部铁路占71.4%。172个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计开工73个。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加速,提速降费持续推进。随着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的不断改善,各类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扩大,可及性提高,有效改善了民生,促进了商品、资本、信息、人才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动能。
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进一步改善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积极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税负。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存款利率上限放大到1.5倍,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取得突破,资本账户双向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金融行业准入限制不断放宽,5家民营银行获批开业,众筹、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不断壮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相关意见发布实施。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增强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双向开放推向更高水平。我国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加工贸易比重逐步缩小,服务贸易快速增长,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前三季度,加工贸易比重下降到34.7%,服务贸易增长13%左右。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继续扩大,尽管制造业外商投资步伐有所放缓,但服务业投资保持相对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949亿美元,同比增长8.6%。“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取得重要成果。我国发起成立亚投行,启动运营丝路基金,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全面认识经济运行的新变化和新现象
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关键期,短期和长期因素相互交织,总量和结构问题相互叠加,国际和国内经济相互影响,形势的复杂性、关联性、不确定性超过以往。一些原有的比例关系被打破,新的平衡关系需要重建。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地、辩证地认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和新现象。
经济短期放缓不改长期向好趋势。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是经济增长阶段和动力转换的必然结果。从国际经验比较看,绝大多数经历过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到第四个10年经济增速都低于4%,我国仍能保持7%左右的增长率,表明我国经济仍具有很强的韧性、发展潜力和回旋空间。从中长期趋势看,我国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一是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本世纪初,我国的R&D投入在全球仅排名第九,而2012年我国R&D投入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R&D投入的第二大国。2013年,我国已成为全球三种专利的授权量最多的国家。2014年,我国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1%,超过欧盟当年的平均水平。随着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将逐步替代要素驱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二是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换。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年毕业生数量最多的国家,2014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超过700万,劳动年龄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达到9.6年和12.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口超过1.2亿,这一数量接近于日本总人口。高素质劳动力队伍的形成,不仅有利于抵偿人口数量红利的衰减,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为迈向中高端水平储备更多的中高端人才。三是挖掘传统动力的空间广阔。目前,我国城镇住房成套率不足80%;每千人汽车拥有量100辆左右,仅相当于美国的1/8、德国的1/6和韩国的1/3;单位劳动力固定资本存量不足美国的20%。挖掘房地产、汽车等传统领域的潜力,加快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仍可以打开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巨大空间。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做出战略部署,改革步伐明显加快,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等牵动全局的改革,将释放更大的制度红利,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