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界对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和讨论呈现出热度不断上升的态势,产生了一批理论水平和学术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为改革开放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研究基本进程
自改革开放启动,改革开放史研究就已经开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研究和评价改革开放史提供了基本依据。1988年改革开放10周年之际,理论界举办了系列研讨活动,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从此,以十周年纪念为主要时间节点,改革开放史研究成果集中呈现,成为改革开放史研究的主要特征。这一时期改革开放史研究的贯通性相对较弱,甚至出现了简单将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对立起来的片面化倾向。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这是改革开放史研究的新起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史的研究提供了基本遵循。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改革开放史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围绕加强和深化改革开放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改革开放史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改革开放史研究应当注意把握的立场观点方法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在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推进改革开放史研究等问题上形成了初步共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改革开放的历史定位与评价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史研究确立了新的对象、内容与方法。由此,改革开放史成为研究热点,吸引大量学者参与研究和讨论,产出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理论阐释作品和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大对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进行了新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定位对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党的十九大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召开,改革开放史的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热度不断提升,改革开放史研究兴起热潮,主要表现在改革开放口述史的整理开始启动、地方改革开放史研究兴起、改革开放史的学术论文数量大幅增加,质量也有所提升。对改革开放史本质规律的认识、对改革开放史基本框架的建构、对改革开放史核心内容的把握是这一时期学术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标志着改革开放史的学术思考从一般性过程叙述与成就评价深化至本质与逻辑层面的思考。
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意义和经验,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史研究的新标识,将改革开放史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党的百年历史包括改革开放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评价。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重要组成部分的改革开放史进行了新的阐释与评价,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史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引领。2021年是党史学习教育年,也是“四史”学习教育年,对改革开放史研究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新时代改革开放史研究进入高潮。
研究主要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历史观的引领下,在“两个不能否定”原则指导下,改革开放史研究持续深入推进,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改革开放历史背景与启动原因分析。改革开放在20世纪70年代启动,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国际环境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合力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启动的原因是综合的,动力是系统的,这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史研究的重要结论,也是海内外学者在改革开放史研究上达成的学术共识。有学者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从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与实践困境,到改革开放的全局性展开,真实再现当代中国大转折时期改革开放酝酿和启动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改革开放的发生逻辑与开启动力进行了深刻分析:“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这是研究改革开放启动原因与背景的基本遵循。有学者指出:“‘四个基于’是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基本依据”。
改革开放史的阶段划分。总体来看,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连续性的思想理论变迁和实践探索深化过程,改革开放史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行动是比较稳定的,但改革开放的策略、政策与行为效果呈现出阶段性特征。由于阶段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不同,划分的结果也不一样。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第三个历史决议,对改革开放史的阶段划分进行了基本阐释,为改革开放史的阶段划分提供了基本原则和依据。理论界基本达成了以党的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为时间节点进行阶段划分的共识。
改革开放重大成就和历史意义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的论断,是对改革开放重大成就和历史意义最深刻、最精准的定位,成为新时代研究改革开放重大成就和历史意义的基本前提与重要依据。从改革开放史研究的成果来看,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和系统,形成的学术成果十分丰富,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史研究的最精彩部分。第三个历史决议在这一重要论断基础上,对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和历史意义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理论界基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创造了世界发展史的奇迹,建立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走向经济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是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关系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不能否定”的论断之后,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一些模糊认识得到澄清,理论研究主要聚焦两个历史时期的联系与贯通。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都是围绕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而展开的;第二,改革开放前所形成的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所继承,并且得到了创造性发展,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两个历史时期都是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要认识到它们之间的重大区别,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研究。改革开放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历史过程,面临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的发展与稳定任务,需要高超的政治驾驭能力和协调控制的策略智慧。改革开放史研究在这方面有很多深刻总结和准确表达,是改革开放史研究的一个亮点。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越来越显著,国内外理论界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关注与总结越来越重视。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这种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产出了不少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领域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研究,如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维度的总结;二是关于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方法论总结;三是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如有学者从现代化的视域审视改革开放,认为它既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发展历史上的奇迹,也贡献了中国现代化的学理智慧。中国改革开放重新激活社会主义,彰显社会主义对于现代化的独特价值;重新界定市场经济,彰显其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工具属性;确证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彰显其对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作用。
改革开放精神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改革开放精神的命题并进行了阐释:“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理论界围绕改革开放精神这一重要命题开展了初步研究,形成了一些基本认识和结论,为改革开放精神的进一步凝练打下了基础。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中始终引领人们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是一股无形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改革开放精神。还有学者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开拓创新、敢闯敢试的精神,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精神,是蕴含于改革开放精神之中的核心理念。
研究展望
从实践需要、理论逻辑和研究规律三个维度来展望,未来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将在五个方面形成突破和创新。
多学科会通的改革开放史整体研究。作为一项整体性社会行动,改革开放历史规律与精神特质,不能仅仅从单一视角与方法上进行考察和分析,这是因为:一是改革开放的史学研究经历了资料收集整理和观点提炼阶段之后,从整体上把握其内在规律是深化研究的必然要求;二是改革开放的当下状态与未来发展,其整体性与系统性会更加突出,艰巨性也会更加突出,需要从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和规律中得到启迪。这种启迪不是碎片化的,而是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加强改革开放史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研究,必须从多学科融合与交叉的维度进行综合,以提高改革开放史研究的水平与质量,得出更加符合历史真相并且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与结论。有学者提出:要深度理解改革开放,一个必要的途径是进行多学科对话,特别是关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相关讨论,借鉴其方法和成果。学科界限并不是不可突破的壁垒。之所以特别强调改革开放史研究需要多学科对话,是因为各学科都在研究同一个对象,只是观察视角和方法不同,历史学者不能无视这些研究自说自话。
大历史观视域下的改革开放史贯通研究。大历史观是将历史置于纵深历史长河和广阔空间背景进行总体性评价。从改革开放史研究看,大历史观具有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是贯通性原则。既有时间上的贯通,又有空间上的融会。时间的贯通,就是将改革开放史放在新中国史、中国共产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整体结构框架下来考察与认识;空间融会就是将改革开放史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形势以及世界经济、科技、军事的高速发展与变革之路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只有在贯通的原则下,才能认清改革开放史的格局与方位。二是本质性原则。对丰富的史料作整理和分析,提取核心要素,概括本质规律,发展底层逻辑。本质性原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大历史观时提出的根本原则和要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
各领域的改革开放史多维研究。综合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完成,没有深入分析的综合只是形式简单相加,而不是内容上的本质融会。所以,改革开放史的大历史观必须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贯彻和落实。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一个全方位的深刻变动过程,是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是上层建筑的制度调整,是思想观念的解放。因此,必须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来考察和分析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这就需要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模式、社会治理机制、思想文化创新等各个领域进行研究,以各个领域改革开放的本质规律与根本经验,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有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色,而这些特色都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的。例如,关于对资本的认识、运用与调控,既是对外开放后学习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经验的选择,同时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两面性特征的原理,特别是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正面利用引导和规范约束的有效理念、政策和行为,保证了资本和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同时又约束和克服了其自发性与盲目性。其中包含的规律是十分深刻的,经验是十分丰富的,只有将规律揭示出来、将经验总结出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容把握才会清晰。
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呈现的改革开放史诠释研究。通过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开放特征,要从理论特别是实践上说明,中国之所以成功走出了一条独特现代化道路,在于改革的精神和勇气,以及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勇于变革与创新有其必须遵守的理念与原则,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效率与公平结合、坚持独立自主等。这些理念和原则及其实施的政策策略,需要在研究中进一步具体化展开,使其更好地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本质与外在特征,让国际社会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到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的内容。
国际学术对话的改革开放史交流研究。改革开放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启动和推进的,改革开放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坚持国际合作的理念和原则。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的两个要素之一,改革开放史的研究也必然要放在国际视野下深化,在国际交流和对话中拓展,参考“他者”的声音和方法。实际上,国际理论界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研究十分关注,发达国家理论界希望从改革开放史研究中找到中国发展进程的决策思路与行动理念,以便为与中国的各个领域交往提供认识基础;发展中国家理论界热衷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研究,希望从改革开放史的研究中找到自身发展的参考与借鉴。应该说,国际理论界对中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深度与广度还远远不够。另外,还需要中国理论界在国际对话中,加强对国际理论界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史的引导。国际理论界在取得一些学术研究成果的同时,在中国改革开放史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模糊认知甚至错误观点,这更需要中国理论界以严密的学术逻辑、有效的学术话语进行说明、引导和批驳,使国内国际学界在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史过程中保持良性互动,共同推进改革开放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