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 各地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已陆续开展 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是整合国家和地方政策,精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项前置基础工作,是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举措。2018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已经开始,入库企业应在次年1月1日至3月31日,通过“评价工作系统”主动更新《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经审核、公示后符合条件的,取得新年度入库“登记编号”。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在28日上午举行的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上透露,省科技厅正在研究制定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科技创新政策包,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提供政策支撑。 他表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要将广州、深圳“双引擎”加上东莞,形成“一廊十核多节点”空间格局,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集聚高层次人才,集聚国内外科技先进成果,把这些创新型企业更好地集聚,最后形成全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创新发展地区。 王瑞军说,2017年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等政策相继出台,实现企业的自主评价、信用管理,政府只起到备案、监督和服务的作用,希望省内企业积极参与到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这个政策的落实上来,此外,广东开展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评价认定,针对软件业、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等企业,认定后所得税减免等政策都参照高新技术企业。 日前,河北省定州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力争2019年跻身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市,争取五年内建成国家级创新型市,为此,该市设立了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对在科技创新、创新驱动、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科技招商、发明创造、创新创业等方面作出特殊贡献的企业、组织、个人,一次性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扶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对新增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补助20万元;对复审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补助10万元;对新增的“小巨人”企业,一次性补助3万元;对新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次性补助2万元,复审通过的一次性补助5000元。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对科技型企业建设的内部研发机构,达到市级标准的,一次性补助5万元,达到省级标准的一次性补助30万元,达到国家级标准的一次性补助100万元;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达到国家级标准的,一次性补助300万元;对企业建立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类机构,达到市级标准的,一次性补助20万元,达到省级标准的,一次性补助50万元,达到国家级标准的,一次性补助300万元;对企业等实体组织建成院士工作站、国际合作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协同创新联盟等研发类平台和组织的,一次性补助20万元。 大力营造双创氛围。每年从科技专项经费中拨款60万元举办两次定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对定州建设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孵化器等双创服务机构,达到市级标准的一次性补助5万元,达到省级标准的一次性补助20万元,达到国家级标准的一次性补助50万元;对年终绩效考核优秀的补助20万元;连续两年绩效考核评估结果为差的单位予以摘牌。 近年来,深圳围绕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构建多层次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创新链与资金链有机融合,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便捷的融资途径和资本支持,实现了创新创业梦想。截至2017年9月末,辖内银行业科技型企业贷款存量客户数为6772户,较2017年初增长1508户,增长28.64%;贷款余额为2186.9亿元,较年初贷款余额增加193.4亿元,增幅为9.7%。 深圳正在实施科技金融计划。据了解,深圳加快建设成为国家首批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出台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30条等措施,支持成立29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45家科技特色支行、99家融资担保公司、128家小额贷款公司,推出“孵化贷”、“研发贷”等特色科技金融服务;实施银政企合作贴息,截至2017年12月底,合作项目累计入库1089项,深圳市财政累计对入库企业贴息5600多万元,撬动近60亿元银行贷款投向400多家科技型企业;大力发展科技保险,每年安排1000万元,支持中小微企业购买专利保险等15种保险产品。 据了解,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参与总规模为20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多元化的财政投入机制,全面撬动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支持企业创新创业。 深圳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中介尽责”的上市培育指导原则,以“培训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上市培育目标为指引,开展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 据介绍,对注册在深圳且拟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股改、辅导两个阶段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100万元的资助,对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奖励,对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的科创企业给予10万元资助。 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市新增41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募集资金共计200.13亿元,截至2017年12月底,深圳市累计有387家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募集资金3202.18亿元;2017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143家,截至2017年12月底,深圳市累计有84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累计募集资金376.25亿元;前海股权交易中心2017年新增挂牌展示企业2104家,融资额156.63亿元,截至2017年12月底,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展示企业13451家,累计融资472.8亿元。 1月27日下午,重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记者会上,市科委副主任梁震就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梁震称,重庆启动了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制定了“双高”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大力培育引进以高技术性和高成长性企业为重点的科技型企业,着力强化技术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重庆通过科技创新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增量补助等普惠性财税政策,鼓励创办领办一批科技型企业,同时也鼓励转型发展一批科技型企业。2017年累计发放创新券6976张、合计约4.3亿元,已兑现创新券1.7亿元;享受2016年度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有594家、优惠税额达9.39亿元,预计2017年度数额均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另一方面,重庆已初步完成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和众筹募资三大科技金融体系布局,较大地缓解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比如重点支持创业团队和种子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种子投资引导基金,截至去年底,累计组建种子投资基金38支、总规模6.86亿元,以免息贷款、公益参股、债转股等形式支持科技型企业1.18亿元。” 此外,重庆依托各区县科技创新园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深入开展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创新专利导航等创新综合服务,推动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2017年底,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创新服务3900余次。开展企业技术创新专利导航,支持科技型企业突破关键技术79项、规避专利壁垒140余个。 鞍山积极打造融合高端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聚集高端创业创新创造要素的创新集聚园区——创谷。“创谷”建设秉承去行政化、坚持市场化的思路,明确“创谷”的规划主体为各县(市)区、各开发区,建设主体则面向国内外引入专业机构、民营企业、社会资本等。同时,在建设空间上充分利用闲置的楼宇和旧厂区,垂直引入专业机构,导入各类众创平台。 全面开展精准对接,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鞍山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1125家企业上门服务,问需于企,首批68家有实际需求的企业作为第一批重点服务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定制化院校合作模式,为企业寻求技术解决方案。组建“鞍山科技服务网”,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与福建科易网开展全面合作,建设鞍山科技大市场网上技术交易中心,率先探索实行“技术经理人”制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8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127家、省级产业专业技术(综合)创新平台17家,组建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省级联盟9个,设立18个院士工作站。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三星农业公司、德信圣菌业公司获批国家级“星创天地”。目前,鞍山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4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众创空间5个。 建设鞍山科技金融超市,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在学习和借鉴苏州科技金融经验的基础上,经过8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建设了开放、公益、专业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鞍山市科技金融超市,积极打造银行、保险、创投、担保、租赁、中介“六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模式。超市实体平台位于鞍山科技大市场,创业创新服务中心派专人负责业务受理和咨询服务,并做好科技局、科创公司、银行、企业四方的沟通和联络工作,超市网上平台配合实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有效沟通。去年10月11日,“全省科技金融走进高新区”系列活动在鞍山举行,“鞍山科技金融超市”正式揭牌运营。截至目前,市政府已出资1200万元作为科技信贷(含知识产权)风险补偿资金,总计为46家企业提供科技信贷(含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2亿元。 1月25日,创新讲习—2018年广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业务辅导班在崇左国际大酒店开班。本次辅导班由广西科技厅、财政厅、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主办,广西科学活动中心承办,崇左市科技局协办。 辅导班上,广西科技厅、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广西瑞林税务师事务所等单位的6名资深专家,分别就新版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解读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材料编制、广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系统应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政策解读、企业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有效获取、企业研发活动管理、研发费用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解读等内容进行了精彩授课。来自崇左市科技局、各县(市、区)科技局、各企事业单位、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共15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近年来,崇左市深入实施国家、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出台《中共崇左市委员会 崇左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崇左市专利申请资助及奖励暂行办法》、《崇左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重点培育一批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研究开发实力强、注重产学研合作、具有一定的成果转化能力、成长性高的科技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4家,是2015年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2.8倍,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认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初步统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末从业人员5742人、营业收入537996.344万元、出口总额43316.796万元、工业总产值647851.272万元、净利润5353.33万元、实际上缴税费总额26841.926万元、实际减免税额2953.565万元(其中:享受高企政策减免所得税1754.4万元),打造了经济发展新引擎。 1月24日,《东阳市中小企业市长科技创新奖管理办法》出台,东阳将创设中小企业市长科技创新奖,每年拿出300万元奖励10家中小科技创新企业。东阳设立中小企业市长科技创新奖,旨在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激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进度。获奖企业由东阳市政府进行表彰和奖励,颁发奖牌,每家企业给予30万元奖金。 此次中小企业市长科技创新奖评审的内容包括主体培育、成果和专利3个部分,共15个指标。主体培育部分包括企业主体、企业建有的研发机构资质、企业上年度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占比、企业近3年承担的省部级以上项目4个指标;成果部分包括技术交易额、国际合作基地、省级新产品鉴定(评审)、创新载体、科学技术奖、成果登记等6个指标;专利部分包括3年内企业专利申请量、3年内企业专利授权量、当年专利权质押融资、专利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贯标等5个指标。 承德市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动多渠道创新,加快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充分发挥“1+9+N”科技创新政策包引领作用,推进科技人才“双引双育”工程,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2 家以上、创新英才10 人以上,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支持平泉市、承德县创新型县城试点建设,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 承德市还将紧紧围绕发展绿色产业和扶优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实施企业创新,实施“四个一批”,即谋划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产品,支持承钢、天大钒业、怡达集团、兴春和等龙头企业实施一批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项目。要落实好“苗圃、雏鹰、小巨人、上市”四大工程,力争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新增10家和30 家以上,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