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运行平稳
时间:2017-01-25 来源: 作者: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美丽发展、争进前列”总体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20.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8.43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24.02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648.40亿元,增长9.9%。
一、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
农业生产有效克服旱灾影响,2016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083.4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20.74亿斤,同比下降2.8%,仍是历史第三高产年。积极引导牲畜提早出栏,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28.45万吨,同比增长12.4%。禽蛋产量4.22万吨,同比增长1.0%,牛奶产量118.06万吨,同比下降7.1%。
二、工业生产缓中趋稳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5%,比1-11月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率97.2%,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产值263.75亿元,同比下降3.3%;制造业产值876.33亿元,同比增长1.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142.72亿元,同比下降6.1%。
分行业看,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制造业等行业实现较快增长,2016年产值分别达到111.38亿元、190.96亿元和82.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13.0%和5.1%。能源行业产值同比下降,2016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106.2亿元,同比下降15.5%,石油开采业产值7.74亿元,下降31.8%,电力行业产值139.27亿元,下降6.4%。
从产品产量看,大部分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其中,铜精粉产量增长17.3%,小麦粉增长29.1%、大米增长19.7%、饲料增长40.5%、味精增长7.6%、发酵酒精增长11.4%、软饮料增长6.6%。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2016年,全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施在建项目1853个,累计完成投资982.33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项目投资完成894.57亿元,同比增长4.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7.76亿元,同比增长31.1%。
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加大,全市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资完成437.25亿元,同比增长23.6%。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教育投资增长20.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28.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9.67亿元,同比下降13.6%;第二产业投资336.60亿元,下降8.2%;第三产业投资596.06亿元,同比增长18.8%。
按投资主体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69.92亿元,同比增长19.3%,民间投资418.51亿元,同比下降5.9%。
四、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
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27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较1-11月提高0.3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镇市场消费544.80亿元,同比增长9.7%,乡村市场消费55.47亿元,增长12.3%。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78.49亿元,同比增长18.0%,商品零售521.78亿元,增长8.9%。
五、旅游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016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553.62万人次(不包括一日游),同比增长9.6%,其中,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7.29万人次,同比增长21.0%。旅游业总收入527.73亿元,同比增长17.7%,旅游外汇收入45117万美元,同比增长25.8%。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业总收入两项指标均列全区第2位,旅游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六、外贸进出口额降幅收窄
2016年,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6.52亿美元,同比下降11.3%,降幅较上年收窄7.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7.43亿美元,下降39.4%;进口额19.08亿美元,增长8.2%。外贸进出口总额仍居全区首位,占自治区比重22.7%。
七、财政收支稳定增长
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0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口径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9.53亿元,同比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4.69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和住房保障等各项涉及民生支出达到309.48亿元,同比增长11.0%,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74.6%。
八、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2016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80元,同比增长8.1%。按照常住地分,城镇地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85元,增长7.6%;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40元,同比增长7.8%。
九、金融存贷款余额保持双增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73.64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39.38亿元,同比增长7.9%,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87.58亿元,增长35.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74.99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81.17亿元,同比增长11.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793.82亿元,增长18.9%。
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2016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9.9%,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9个百分点,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5%。“三去一降一补”稳步推进,2016年全市原煤产量同比下降5.6%,水泥产量下降4.2%。12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8.3%。发展短板加快补齐,实施了一批铁路、公路、民航、水利、电网重点项目。完成脱贫攻坚年度任务,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推动呼伦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总的看,2016年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当前仍处在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型期,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下一步,要全面贯彻自治区十次党代会、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呼伦贝尔市四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附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3)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 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5)财政数据来源于市财政局;旅游数据来源于市旅游局;进出口数据来源于自治区商务厅;人民币存贷款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呼伦贝尔支行;居民收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呼伦贝尔调查队。
(6)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